液壓隔膜計量泵作為流體投加的“精準管家”,在化工、水處理等領域不可少。冬季低溫環境會導致介質黏度驟升、部件脆性增加,易引發泵體卡滯、隔膜破損等故障。做好介質防凍、部件保暖與運行監控的全維度防護,是保障設備穩定運轉的關鍵。
介質防凍是“第一道防線”,直接關系到泵體核心功能。若輸送的水基介質在低溫下結冰,會導致泵腔堵塞、隔膜受壓破裂;黏稠介質(如潤滑油)黏度增加后,會加重電機負荷,引發過載停機。避坑要點在于“提前干預”:環境溫度低于5℃時,為輸送管路包裹伴熱帶,溫度設定在10-15℃;若介質冰點較高,可按比例添加防凍液(如乙二醇溶液),確保冰點低于當地較低溫5℃以上。
液壓油維護是“動力保障”,低溫易使其性能衰減。普通液壓油在0℃以下會出現分層、流動性變差,導致泵體壓力傳導不均,影響計量精度;若油液中混入水分,冬季結冰會磨損柱塞與密封件。防護關鍵是“油液升級+定期檢查”,更換為黏度等級N46的低溫液壓油,其傾點可達-20℃;每周檢查油液狀態,若出現渾濁或沉淀,立即停機更換,同時排查冷卻系統是否漏水,避免水分滲入。
密封與隔膜防護需“重點關照”,低溫會加劇部件老化。丁腈橡膠密封件在低溫下會變硬、密封性下降,導致介質泄漏;隔膜長期處于低溫環境,彈性會逐漸喪失,易出現裂紋。應對措施是“材質適配+定時巡檢”,將普通密封件更換為耐低溫的氟橡膠材質;每日開機前檢查隔膜表面,若發現鼓包或劃痕及時更換,密封部位可涂抹低溫潤滑脂,增強密封性與耐磨性。
開機與運行規范是“安全鎖”。冬季開機前需執行“預熱程序”,空載運行泵體5-10分鐘,待液壓油溫度升至10℃以上再加載介質;運行中密切監控壓力儀表,若壓力波動超過±0.2MPa,立即停機排查是否存在管路堵塞;停機后若環境溫度低于0℃,需排空泵腔與管路內介質,防止殘留介質結冰脹裂設備。
冬季防護的核心是“預防為主、精準管控”。通過介質、油液、部件的全面防護,配合規范的運行操作,就能讓
液壓隔膜計量泵在低溫環境下保持穩定性能,避免故障停機帶來的損失。
